《楞严经》耳根圆通与意根的探讨,让我深切体会到,修行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理论,而是可以落实在生活每一刻的真实觉照。
观音菩萨教我们反闻闻自性,不是执著于外在的声音,而是借由「听」的当下,返观内在的觉知。我开始在生活中练习这个方法,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不被声音带走情绪,而是转而留意我正在听的觉性;在与人对话时,也不只是关注对方说什么,而是同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在工作压力大時,不陷入怎么办的焦虑,而是观察烦恼的念头在我心中升起又灭去;乃至于扫地、煮饭、走路時,把心收回來,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這是最实在的圆通修法。这让我们更清明地活在每一刻,少了情绪起伏,多了安定和定力。只要我不执着于念头的内容,而是回到谁在想?谁在觉知?的观察上,那便是修行的入口,就能不被妄念所转。透过这样的方式,即使身处压力或情绪之中,也能逐渐稳住心性。
此外,对意根的反思也给了我更深一层的理解。许多人误以为意根思绪杂乱,难以圆通。但实际上,杂乱的是所缘的法尘,而非根性本身。更让我领悟的是:前五根皆依于意根而起作用,耳根亦不例外。若没有意根的支持,任何根尘接触都无从成立。这提醒我,修行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听,还需深入到意根的观照,才能逐渐接近圆通自在。只要根性不乱,一切皆明。真正的圆通,不在远处,就在日常一呼一吸、一念一起中。
【缘生缘灭此乃真理,愿你时时刻刻都能如此清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