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3, 2024

梅杰《楞严新粹》pg01-11 - 心得报告

读完这篇文章,挺深的。看似懂一点,又不懂。

第一次接触楞严经解说,应该是通过【周三云端禅修班 -慧明法师的开示。

前面几集也是听不懂,但,传闻师父说过,慢慢地薰习。学佛不要急。

后来就觉得里头说的和禅修挺有帮助的。 

文章里头提到【禅宗比较偏重于‘离相’而见性】,以真心为主的经论,亦即最初的《楞严经》。

话说前几天做了很怪的恶梦,梦见驾车路上遇见满路上都是大片红色血迹,然后也很多肉块debris,也看见赤裸裸的肋骨于路上,虽然不知道是动物还是人类肋骨,明显的是这里曾经发生过严重车祸。

梦醒后,其实挺害怕的。因为曾经有几次的梦会出现于梦后的现实生活里。真心不想这梦发生于现实生活里。甚至那天出外时,特意驾车去其他地方填车油,避过梦中车祸的地点。很可笑的。。。因为当下还是会忌讳。

曾经问过传闻师父这问题,因为我会执迷一些梦境。但师父回复:梦就是梦,不要去执迷于这个相(或这个梦),因为一切连现实都是梦,如梦幻泡影。不要去制造乱与害怕有的没的,回到当下。所以,梦后就提醒自己梦就是梦,没有真实与否,不要执迷,回到当下你在做什么就做什么。

所以,这《楞严新粹》看似挺深,那就把握学佛机会,好好和师父,行者和助教学。

慢慢薰习!

祝福自己,

祝福大家。

【是的,学佛不要着急,慢慢薰习,能吸收多少是多少,不要给自己压力。祝福你时时保持清明心活在当下,以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发生。加油!】

淑茹《楞严新粹》p1-11 心得报告

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真空与妙有。这几句就是读完了《引言》还记得比较清楚的句子。尤其在真空与妙有这一段,我说理解的就是所有事情的发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随因缘和合而聚而散。当我们得到不需要太高兴,当我们失去也不需要伤心,得与失,真与假,好和不好都同时存在。真空和妙有都是同时并存的。有所领悟后,就是教我们放下一切的依赖,少一些执着,少一些计较,这样烦恼就少一些。如何做到,就是要管好我们的心,一切唯心造。不要把我看到这么大。人的这一生,遇到的事可多,当困难和烦恼来了,就要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当下成就,当下开悟,就能找到真我。    

时间过得很快,我参与学校的家教协会即将圆满一年。这个星期六就要改选了。昨天现任理事有个会议,说谁谁可以上这个位子,那个位子等。我当时也没多说,我是觉得,计划赶不上变化,谁当选,当天自然会揭晓。不执着一定要再当选,看大家的因缘,缘聚缘散是很自然的现象。星期六的茶会再与大家分享当天的常年大会吧!

【知见正确,面对发生能接受当下的因缘,不执著,也就不烦恼,那是真空生妙有的展现。期待你的分享!】

 


Friday, March 22, 2024

思碧《楞严新粹》pg 01-11-心得报告

这篇,真的看不懂,好多名相,厉史。只看到“真空” 和“妙用”。欲解脱者, 如从真空入手,就得一却不执着:而若一却不执着,当然就没有烦恼。。。。。

近来,喉咙到胃部很不舒服,去医院看诊,上网查了几个医生,由于新年期间,多数医生都请假,只有一位刚从英国回来的医生值班。第一眼看见他,就生起了批评心,经过询问和检查后,他建意我做肠胃内镜,肺部和多个部位CT检查。听了后被吓坏了。自己更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这医生“有料”吗。。。犹豫不决,一个星期后,等以前看过的医生再询问,结果这医生也说,既然要claim保险,不如全部都做检查(如上个医生所说的一样)。心慌了。马上就和医生约了最早的日期,那里知道,我先生有事出远门,建议我延迟一个星期才检查。整个心,完全不能平静下来,胡思乱想,觉得自己快“完蛋”了。心情焦虑更激发胃酸,身体更不舒服。当中虽尝试用呼息法, 但功力不够。后来,想起家庭医生介绍Bangsar South一间检查中心。隔天,就去找(第3位)医生。虽然这医生可以马上帮我做内镜检查,由于保险的限制,医生他建议我先做部分检查。这时,烦恼心又来了,只检查部分,等下没检查的部位出问题怎么办?没办法,就听这医生的,先做部分检查。结果查出是胃酸倒流到喉咙·发炎,医生给2个星期的药。药吃了一个星期,还没见效,心急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却都是自寻烦恼。诺不猜疑第一个医生,只是去做, 不就好了吗?

【先不急。好好地跟着现在看的医生的指示去做。现在懊悔之前的决定于事无补,反而会徒增烦恼,影响身体复原。】

美珍《楞严新粹》pg 01-11-心得报告

 还没看课文前,不认识楞严一词,它不是我熟悉的佛教名词,产生了分别心,心有差别故有所畏也!一看课文,只看一遍不甚了解,看了两遍脑里都是一堆的中文词语,结论是中国禅宗这么多祖师曾从楞严经中收获法益,对于真修行者不会追究它是不是伪经,能一门深入,体证为重。

我刚参加了公司在西欧的会议并顺道去旅行,在外旅游是很开心的,回家在即,就有同团朋友问我什么心情,会舍不得或者很开心可以回家吗?我当下回应该回家时就回家咯!

刚好看到脸书大观禅师的禅锋机语真中有假

假中亦有少許是真,
真與假常玩弄人生。
這些都是我們一念製造出來。
一念即萬年劫。
對於一切的新聞
以平常心對待。
過馬路時,
見到紅燈便停,
見到綠燈就過。

節錄自【禪鋒機語】 - 大觀禪師


红灯就停,绿灯就过。。
喜欢凉凉天气就喜欢
该回家了就回家
回到家有一大堆的衣服要洗,该洗衣服就洗,少了很多的自我对话

【是的。只是融入当下的处境。旅行时旅行,作务时作务。那就自在了!】

 

致亨《楞严新粹》pg 01-11-心得报告

《楞严经》在佛学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中,通常是使用天台宗的“藏通别圆”或者华严宗的“小始终顿圆”[1]来进行判教,则判定该经典在佛学里的位置。也可以用大乘佛教学系来判教。这三学系是“法性空慧学”[2]、“法相唯识学”[3]与“法界圆觉学”[4]。而《楞严经》则是属于法界圆觉学的内容,也是印顺导师所称呼的“真常唯心”。以《万里云天》的<大乘佛法概说>中提到的法性、法相、心性跟心相来判教,《楞严经》和《圆觉经》是属于心性学。

禅宗有“真空”和“妙有”。而“真空”主要从“般若经”[5]衍生出来的。“妙有”应该就是有关于与“心”与“相”相关的经论。唯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代表整个妙有宗的法门。《楞严经》也是其中讲述真心为主的经论。 妙有以涵容为主,承担一切,则无烦恼。

从上述的内容而言, 原来《楞严经》是有多种不同的层面,每个层面是乎都在讲着不同的东西,但其实它还是它。不管有多少的层面,到最后《楞严经》就是以心为主的法门,让人们从心的方向去学习。《楞严经》就是要导人入佛智的其中一部经典。


从这一段来说,其实我们自己也有多种不同的层面或角色。不管是别人的孩子,还是别人的老公,甚至是别人的父亲,都在叙述着“我”这个角色。在扮演“我”这个角色时,是否有如《楞严经》那样的展现自己的光彩呢?这是我在这一篇所联想到的。《楞严经》可以在各个角度中,被人们诠释着自己的定位。“我”这个角色也可以。


这边讲的“我”不是让别人批评,而是依靠着周遭的因缘来呈现“我”的角色。就好比如,工作时的“我”是否能不因为孩子的打扰而呈现出别人的父亲的“我”生气?答案是还不能够。从这边也可以看到,我还未完全投入别人的父亲的“我”这个角色,而停留在工作时的“我”这个角色。和《楞严经》的不管任何层面,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我”。这就是我与它的差别,也是可以修正的地方。

 

【尝试把这个‘我’消融。当下面对孩子时就是父亲,面对工作时就是职员。当放下“我”(回到空性)才能完全投入当下,产生妙用。】



[1] “小始终顿圆”是华严宗进行判教的方式。小:小乘经典,以《四阿含》为例;始大乘的始教,以《般若经》为例;终:与唯识相关的经论,以唯识论为例;顿:与心性相关的法门,以《楞严经》为例;圆:与圆融相关的法门,以《华严经》为例。

[2] 法性空慧学是华严宗的始教

[3] 法相唯识学是华严宗的终教

[4] 法界圆觉学是华严宗的顿教

[5] 《道行般若》/《小品般若》、《放光般若》/《大品般若》、《文殊般若经》、《维摩诘经》等都是“顿教”的法门。

Thursday, March 2, 2023

志成《楞严》pg164-177 - 心得报告

这次的课程是延续上次课程25圆通如何以见性后掌握打破“我见”的共通性,内外一体,以证得与法界等持的境界。

几天前我载国珍到医院某专科诊所去提交一份医疗报告。本来只需要1520分钟就可成事,因此我就在医院范围某处坐在车里等候。结果护士要国珍去另一个专科诊所拿CT-scanCD,我就载她去,再到某处等候。后来因为两个诊所部门的护士间的沟通问题,不允许病人自己拿CD,结果又叫她回去原本的部门等候。就这样来来去去的,结果也成功处理所要处理的事情,不过却花了整两个小时半。

整个过程我都坐在车里,在医院几个地方来回等候。当时:

  1. 太阳猛烈照耀……我没有感觉烦躁,找个较阴凉的地方等候

  2. 11.00am 有个约会……打个电话,改期到下午

  3. 人有三急,这个没办法了,驶入停车场,上厕所,然后到下面的咖啡厅等候

说真的,整个过程,从容应对,没有起情绪,没有生气,一一处理。因为我知道,我今天只是做好当司机的角色……载送,等候。而且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恩护士们的专业付出。


太棒了!能时时安于当下不受外在的影响并且还能自我调整,升起感恩心,体谅护士们的付出。时时心清明, 处处都自在!


芊霖_楞严_P164-177心得报告

 在《地大》这个段落里面提到的“见到道路不平就想办法填平,见到需要桥梁就建桥。外界的世界乃是众生共业所现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前面的问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但真正的解决方式是要看到背后的主因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好比填平路,一直在填平,但使用者却没有好好保护道路。上星期就遇到一件事情,车子的保险中介突然联系我说他们的小姐不小心帮我投保了车子的镜子要我补上RM195的差价,后面她又补上了一句,小姐薪水很低才千多块如果你没有补上的话他很可怜要自己补上这笔钱。当下我果断拒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要求别人全权承担费用再来给我的感觉有种道德绑架,难道薪水低的人犯错就要其他人承担,难道我出国工作就一定是赚很多钱?如果我帮了他这次,以后她可以抱着这种心态哎呀,出错了顾客会帮我承担这个费用。当下有朋友说要我客诉,但我并没有,一旦客诉可能会导致她失去工作。主要是让她从这个错误中学到以后更要谨慎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识大》里面提到好名之徒,心不能安住,喜欢到处攀缘。虽然自己不是好名之徒,但来到纽西兰的初期很多人跟我说“你要去认识多一点人,多出去走动”之类的话。初期自己会急着去认识多一点人,心不能安住。但调整了心态一切顺其自然,该遇到的人必定会遇到,不需要刻意去认识人跟人一直聊天。委屈自己去迎合其他人的想法。

在这里觉得自己有在进步的地方是聆听,欣赏,接纳。最近遇到好几个人在烦恼关于延不延签的问题,我只是跟他们分享我怎么决定不延签。很多人的延签烦恼源自于他人的想法和嘴。自己是不是想要延签的意愿不明确。

自己不延签主要是在这里遇到很多事情之后知道自己不适合这里的生活,并问了自己如果在延签的这段时间有事情发生自己是否可以去承担后果,会不会后悔,答案是会后悔,那就果断不延签。当然被人问到的时候,一开口说不延签就被很多要延签和已经延签的人炮轰一顿,说什么没有活在当下,就是因为你一直打电话回家啦,你浪费啦,各种数落。当下的心情其实很难过,难道不延签是异类是错的?内心是有点愤怒的,后来静下来思考,每个人的经历,想法都不一样,也明白了他们出发点接纳了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尊重他们,便放下了心里的那种愤怒无奈。也理解了被人指责的心情是不好受的,当然自己听到不一样的看法的时候并没有去指责他人为何和自己不一样,反而是聆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理性的分析再给他们一个拥抱。

【能即时冷静下来并转化心境,最后还能给他人拥抱是一大超越。 】